典型案例警示 重庆合川某散酒店因散酒分装问题遭遇职业打假人索赔:客户购买 20 斤散酒后,要求用无标识陶罐分装,随后以 “三无产品” 起诉。法院依据《食品安全法》第六十八条,判决商家退一赔十,共计赔偿 6.36 万元,二审维持原判。此案例凸显散酒分装合规的重要性。 散酒分装核心合规要求 散酒分装必须标注完整信息:包括名称、配料表、生产日期、批号、生产许可证号(或小作坊登记证号)、生产者名称及地址、联系方式、酒精度、储存条件、保质期等,不可 “随便装”。 分装原厂散酒需额外注明:需明确标注原厂信息、分装日期、操作人员,并保留原始信息,避免与预包装产品混淆。 禁止违规操作:不得允许顾客自行二次贴标或分装;禁止使用 “专供”“特供”“内招”“定制酒”“贵宾接待酒” 等敏感标识;不得标注预防疾病、治疗功能或保健作用。 应对职业打假人的实操建议 大中订单需留存证据:交易过程录制视频或保留书面记录,以备纠纷时举证。 规范特殊包装需求:若客户要求特殊包装,需全程记录交易,并声明 “仅提供原厂密封容器,如需其他包装请自备合规容器”。 风险提示散酒经营需严格遵守食品安全相关法规,尤其分装环节的标识管理,避免因 “三无产品” 认定面临天价罚单。建议从业者规范操作,主动规避合规风险。 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
评论(0)